發(fā)布
登錄 注冊

鸚鵡花Touch me not

泰國鸚鵡花是一群植物體肉質(zhì)的奇特小草本植物,種子靠果實裂開的彈力彈出、傳播,當成熟的果莢被碰觸時,會突然地裂開將種子射出。 泰國鸚鵡花鳳仙花類的花也很特殊,其中有一個花萼形成囊狀,并在尾端拉長成細管狀,這細管子稱為「距」,因為囊常常橫向膨大,使得花的開口歪向一邊,花瓣與花萼(主要是花瓣)長在開口周圍形成花邊,配上囊的形狀與「距」,側(cè)看時形狀很像一只昆蟲,花的開口處像昆蟲的頭部,囊就是腹部,整朵花...

鸚鵡花的介紹

泰國鸚鵡花是一群植物體肉質(zhì)的奇特小草本植物,種子靠果實裂開的彈力彈出、傳播,當成熟的果莢被碰觸時,會突然地裂開將種子射出。
泰國鸚鵡花鳳仙花類的花也很特殊,其中有一個花萼形成囊狀,并在尾端拉長成細管狀,這細管子稱為「距」,因為囊常常橫向膨大,使得花的開口歪向一邊,花瓣與花萼(主要是花瓣)長在開口周圍形成花邊,配上囊的形狀與「距」,側(cè)看時形狀很像一只昆蟲,花的開口處像昆蟲的頭部,囊就是腹部,整朵花的構(gòu)造正適合某種型態(tài)的昆蟲鉆進去吸花蜜,順便達到傳粉的功能。

鸚鵡花的形態(tài)特征

泰國鸚鵡花有一個花萼形成囊狀,并在尾端拉長成細管狀,這細管子稱為「距」,因為囊常常橫向膨大,使得花的開口歪向一邊,花瓣與花萼(主要是花瓣)長在開口周圍形成花邊,配上囊的形狀與「距」,側(cè)看時形狀很像一只昆蟲,花的開口處像昆蟲的頭部,囊就是腹部,整朵花的構(gòu)造正適合某種型態(tài)的昆蟲鉆進去吸花蜜,順便達到傳粉的功能;花蜜位于「距」的位置,「距」與囊的形態(tài)限制了昆蟲的種類,口器要能與之配合的昆蟲才能吸到花蜜,不同種類的鳳仙花形態(tài)亦不相同,因此也就需要不同種類的昆蟲加以搭配傳粉。
平地常見且就叫做鳳仙花(Impatiens balsamma L.)的栽植草花,果莢胖而有毛。
泰國鸚鵡花花期8-9月,果期10月。

鸚鵡花的生態(tài)習性

泰國鸚鵡花性喜陽光,怕濕,耐熱不耐寒。喜向陽的地勢和疏松肥沃的土壤,在較貧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長。
泰國鸚鵡花生存力強,適應性好,一般很少有病蟲害。如果氣溫高、濕度大,出現(xiàn)白粉病,可用50%基硫菌靈可濕性粉800倍液噴灑防治。如發(fā)生葉斑病,可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500倍液防治。鳳仙花主要蟲害是紅天蛾,其幼蟲會啃食鳳仙葉片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有此蟲害,可人工捕捉滅除。

鸚鵡花的栽培技術(shù)

1、間苗
苗高5~10cm時間苗,將細小、纖弱、過密的苗間去,并按20cm株距定苗。合理密植,可以優(yōu)質(zhì)高產(chǎn)。

3、育苗
種子撒播在培養(yǎng)土上,輕加覆土約0.3公分,5~6天后發(fā)芽,真葉3~4片即可定植于花盆或花壇,株距30公分。

4、花期控制
如果要使花期推遲,可在7月初播種。也可采用摘心的方法,同時摘除早開的花朵及花蕾,使植株不斷擴大,每15~20天追肥1次。9月以后形成更多的花蕾,使它們在國慶節(jié)開花。[13] 

5、中耕除草
出苗后防止雜草爭奪水分,應適時松土除草。天旱時及時澆水。1年中耕除草2~3次。

6、追肥
苗高30~40cm時,可把莖下部的老葉去掉,摘去頂尖,促其多分枝。此時,每667平方米施餅肥40kg,可順行開溝,把肥料撒入溝內(nèi),覆土,澆水。高溫多雨季節(jié)注意排水。

鸚鵡花的繁殖方式

種子繁殖
繁殖培育泰國鸚鵡花用種子繁殖,3—9進行播種,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,這樣6月上、中旬即可開花,花期可保持兩個多月。

1、選地與整地
以陽光充足、土質(zhì)濕潤、肥沃、疏松及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。施基肥、整地做畦,南方做高畦,北方做平畦,畦寬1.2m。[11] 

2、播種方法
種子細小,壽命較長,在室溫下貯藏3年其發(fā)芽率仍達79.7%。直播,南方3月份,北方4月份。行距35cm,開lcm的淺溝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(nèi),覆土后稍加鎮(zhèn)壓,隨后澆水。播后保持土壤濕潤,溫度25℃左右時約5天開始出苗。每667平方米用種量500g。

鸚鵡花的病害防治

1、白粉病
【癥狀】該病主要為害葉片,也可蔓延至嫩莖、花、果。感病的葉片最初在葉表面上出現(xiàn)零星不規(guī)則狀的白色粉塊,隨著病害的發(fā)展,葉面逐漸布滿白色粉層。初秋,在白粉層中形成黃色小圓點,后逐漸色變深呈黑褐色。病葉后期變枯黃、扭曲。
【病原及發(fā)病規(guī)律】病原為單絲殼菌(Sphaerotheca fuliginea)。病菌在鳳仙花的病殘體和種于內(nèi)越冬,翌年發(fā)病期散放子囊孢子進行初次浸染。以后產(chǎn)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浸染。借風雨傳播。8~9月為發(fā)病盛期,氣溫高、濕度大、種植過密。通風不良發(fā)病重。
【防治方法】
1.加強栽培管理,種植密度要適當,應有充分的通風透光條件,多施磷、鉀肥,不過量施氮肥。
2.及時拔除病株、清除病葉并集中燒毀,減少來年浸染源。
3.發(fā)病期間用2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~30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~1200倍液,或25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。

2、褐斑病
鳳仙花褐斑病又稱風仙花葉斑病,在中國南北各地均有發(fā)生。
【癥狀】病害主要發(fā)生在葉片上。葉面病斑初為淺黃褐色小點,后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,以后中央變成淡褐色,邊緣褐色,具有不明顯的輪紋。嚴重患病的葉片上,病斑連片,導致葉片變得枯黃,直至植株死亡。
【傳染途徑】病菌在風仙花病殘體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。翌年當環(huán)境條件適宜時,病菌借風雨飛散傳播。高溫多雨的季節(jié),易發(fā)病。
【防治方法】
1. 鳳仙花喜肥沃的砂質(zhì)壤土,不耐澇。因此,種植以砂質(zhì)壤土為宜,以利排水;盆栽鳳仙花,雨后應及時倒盆。秋末應將病葉、病株集中銷毀,減少來年傳染源。
2. 發(fā)病初期用25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~600倍液,或50%甲基托布津100倍液,或75%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。

3、立枯病
【癥狀】病菌主要侵染根莖部,致病部變黑或縊縮,潮濕時其上生白色霉狀物,植株染病后,數(shù)天內(nèi)即見葉萎蔫、干枯,繼而造成整株死亡。
【傳播途徑】
1. 主要以菌絲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殘體內(nèi)越冬,土壤中的菌絲營腐生生活,不休眠。
2. 在田間,主要靠接觸傳染,即植株的根、莖、葉接觸病土時,便會被土中的菌絲侵染,在有水膜的條件下,與病部接觸的健葉即染病。此外,種子、農(nóng)具及帶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傳播蔓延。
【防治方法】在發(fā)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噴灑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60%多·??蓾裥苑蹌?00倍液、20%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。

4、輪紋病
【發(fā)病特征】鳳仙花輪紋病危害鳳仙花葉,使葉周圍產(chǎn)生周緣深褐色的大型圓病斑。病斑表面有明顯的同心輪紋。后期病斑中部變灰褐色,散生黑色小粒點。
【傳染途徑】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、越夏。分生孢子可借風雨傳播。以后的病斑上產(chǎn)生分孢子繼續(xù)傳播蔓延,引起再侵染。
【防治方法】常年病重區(qū),在發(fā)病初期開始噴藥,每隔7~10天噴一次,連噴2~3次。常用藥劑有:50%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;65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;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。

5、根結(jié)線蟲病
【為害癥狀】病害學名鳳仙花根結(jié)線蟲病是南、北方普遍又嚴重的病害,主要為害根部。線蟲侵入側(cè)根或須根后,形成很多大小不——的癭瘤,初為黃白色,后變褐色,剖開癭瘤內(nèi)生梨狀小線蟲,即雌蟲。受害植株生長緩慢,莖細株矮,葉片由上而下漸變蒼白色失綠,葉緣向背卷,皺縮枯萎,花苞黃枯或不開放。
【病原菌形態(tài)特征】病原線蟲雌雄異形,幼蟲呈細長蠕蟲狀;雄成蟲線狀,尾端稍圓,無色透明,大小1.0-1.5X 0.03~0.04mm;雌成蟲梨形,每頭雌線蟲可產(chǎn)卵300~800粒,雌蟲多埋藏于寄主組織內(nèi),大小0.44-1.59x0.26-0.81mm。
【發(fā)病特點】該蟲多在土壤5-30cm處生存,常以卵或2齡幼蟲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,病土、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傳播途徑。一般可存活1—3年,翌春條件適宜時,由埋藏在寄主根內(nèi)的雌蟲,產(chǎn)出單細胞的卵,卵產(chǎn)下經(jīng)幾小時形成一齡幼蟲,脫皮后孵出二齡幼蟲,離開卵塊的二齡幼蟲在土壤中移動尋找根尖,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長錐內(nèi),其分泌物刺激導管細胞膨脹,使根形成巨型細胞或蟲癭,或稱根結(jié)。在生長季節(jié)根結(jié)線蟲的幾個世代以對數(shù)增殖,發(fā)育到4齡時交尾產(chǎn)卵,卵在根結(jié)里孵化發(fā)育,2齡后離開卵塊,進入土中進行再侵染或越冬。在溫室或塑料棚中單一種植幾年后,導致寄主植物抗性衰退時,根結(jié)線蟲可逐步成為優(yōu)勢種。南方根結(jié)線蟲生存最適溫度25—30cC,高于40℃、低于5℃都很少活動,55℃經(jīng)10分鐘致死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加強檢疫,防止有病苗的傳人、傳出,以免該病擴展、蔓延。
2、播種育苗或盆栽定植時,注意選用無病土。
3、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,最好在高溫季節(jié)翻曬2-3次,司消滅大量病原線蟲。
4、用藥劑消毒盆土。在盆土中挖穴或環(huán)狀溝,每盆施人滴滴混劑5-10mL原液,馬上覆土壓平,熏蒸半個月后再栽植花卉。也可用80%二氯異丙醚乳劑1000倍液,每盆施 10-15mL,或80%二溴氯丙烷200-300倍液,每盆施400mL,方法同上。也可施用5%鐵滅克顆粒劑,每平方米埋藥1-3g,或澆灌40%甲基異柳磷乳油1000倍液,每株澆灌150-250mL藥液。

6、天蛾蟲害
【為害對象】 鳳仙花、雞冠花和長春花等花卉。
【為害特點】 主要以幼蟲啃食葉片,造成葉片殘缺不全,發(fā)生嚴重時,也食害花朵。
【形態(tài)特征】 成蟲體褐綠色,長40毫米。頭及胸部兩側(cè)具灰白色緣毛;腹背具2條銀白色縱線,腹面土黃色。前翅灰褐綠色,頂角至后緣基部有一較寬的淺黃褐色斜帶,斜帶內(nèi)外具數(shù)條黑白色條紋;后翅黑褐色,具灰黃橫帶1條。緣毛白色。
【發(fā)生規(guī)律】 1年發(fā)生2代,以蛹在土中越冬。翌年7月成蟲羽化,成蟲夜間活動,具趨光性,交尾后將卵散產(chǎn)于嫩葉上。8月上旬幼蟲孵化為害,一般在清晨為害較重;8月下旬幼蟲化蛹。9月初第1代成蟲羽化,9月中旬第二代幼蟲孵化為害;10月中下旬幼蟲入土化蛹越冬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冬季清園翻土,注意消滅土中越冬蟲蛹。
2、成蟲羽化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。
3、幼蟲為害期,可選用20%菊殺乳油2000倍液或90%敵百蟲原藥或50%殺螟松乳油1000-1500倍液進行防治。

鸚鵡花的品種分類

臺灣原生的鳳仙花有三種,紫花鳳仙花(或稱單花吊船花)(Impatiens. uniflora Hayata)、黃花鳳仙花(Impatiens tayemonii Hayata)以及棣慕華鳳仙花(Impatiens devolii Huang)
1. 紫花鳳仙花:花淡紫色,普遍生長于中海拔檜木森林邊緣的山溝或稍有光線的林下,偏好土壤發(fā)育良好的濕潤地。
2. 黃花鳳仙花:花黃色,生長的條件與紫花鳳仙花差距不大,但比較偏好有較多陽光的破空地。
3. 棣慕華鳳仙花:淡紫色花的囊短而突然縮小,不像前兩者為彎曲狀,植株非常密集地生長。

鸚鵡花的分布區(qū)域

泰國鸚鵡花全部都是臺灣的特有種,也都生長在海拔1,500到2,500公尺左右中海拔山區(qū),這一帶的山區(qū)是經(jīng)常為云霧繚繞的潮濕霧林區(qū),但是不同型態(tài)的種類。

鸚鵡花的作用用途

觀賞價值
我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,泰國鸚鵡花如鶴頂、似彩鳳,姿態(tài)優(yōu)美,嫵媚悅?cè)恕?br /> 香艷的紅色鳳仙和嬌嫩的碧色鳳仙都是早晨開放,是欣賞鳳仙花的最佳時機。鳳仙花因其花色、品種極為豐富,是美化花壇、花境的常用材料,可叢植、群植和盆栽,也可作切花水養(yǎng)。

染色作用
在印度、中東等地稱為HENAA海娜,其本身帶有天然紅棕色素,中東人很早就種植這種植物,用它的汁液來染指甲和修飾自己。據(jù)記載,埃及艷后就是利用指甲花來染頭發(fā)的。著名的印度身體彩繪,也是用它來染色的。

鸚鵡花的文化背景

歷史傳說
相傳很早很早以前,在福建龍溪有個叫鳳仙的姑娘,長得亭亭玉立,秉性溫柔善良,與一個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愛。一天,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,見鳳仙這般漂亮可愛,頓生歹心,前來調(diào)戲。被鳳仙臭罵一頓灰溜溜地走了。鳳仙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,縣官兒子肯定要求找麻煩。于是決定與金童一起投奔外地。鳳仙只有父親,金童上有母親。兩老兩少連夜啟程遠走他鄉(xiāng)逃難。途中金童的母親患病,閉經(jīng)腹痛,荒山野嶺又無處求醫(yī)訪藥,四人只好停步歇息。
再說縣官聽說兒子被村姑罵了一通,就命手下前來捉拿鳳仙,眼看就要追上,無奈之中鳳仙、金童拜別父母,縱身跳入萬丈深淵,以示保潔。兩位老人強忍悲痛,將鳳仙金童二人合葬。晚上兩位老人依墳而臥。鳳仙和金童夜間托夢給父母,告之山澗開放的花兒能治母親的病。次日醒來,果見山澗滿是紅花、白花,紅的似朝霞,白的似純銀。老人采花煎湯,服后果真藥到病除病愈。后來,人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鳳仙花以示紀念。

鸚鵡花的花語

泰國鸚鵡花花語:別碰我。
源于它的英文別名Touch me not,美語為Don't touch me,因為它的籽莢只要輕輕一碰就會彈射很多出籽兒來。
以上是花卉網(wǎng)(護花網(wǎng)veterinarykansascity.com)為你提供的有關“鸚鵡花”的花卉數(shù)據(jù),包括鸚鵡花的形態(tài)特征、鸚鵡花的生態(tài)習性、鸚鵡花的栽培技術(shù)、鸚鵡花的繁殖方式、鸚鵡花的病害防治、鸚鵡花的品種分類、鸚鵡花的分布區(qū)域、鸚鵡花的作用用途、鸚鵡花的文化背景、鸚鵡花的花語、鸚鵡花的介紹,你還可以查看花卉網(wǎng)更多 花卉 信息
花卉目錄
鸚鵡花
支付寶天天送紅包
- 微信公眾號 -
- 官方網(wǎng)站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