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
登錄 注冊
<< 查看 木棉 全部信息

木棉的文化背景

傣族文化
從古至今,西雙版納的傣族對木棉有著巧妙而充分的利用:在漢文古籍中曾多次提到傣族織錦,取材于木棉的果絮,稱為“桐錦”,聞名中原;用木棉的花絮或纖維作枕頭、床褥的填充料,十分柔軟舒適;在餐桌上,用木棉花瓣烹制而成的菜肴也時有出現(xiàn);此外,在傣族情歌中,少女們常把自己心愛的小伙子夸作高大的木棉樹。


漢族文化

古代文獻
元朝以前,中國古代所指木棉皆為棉花,著名的禪宗信物“木棉袈裟”,其實就是棉布袈裟,元朝司農(nóng)司編撰,初稿完成于至元十年(1273)的《農(nóng)桑輯要》中有載木棉法一篇,詳述了棉花種植技術(shù),其中所記:“近歲以來,苧麻藝于河南,木棉種于陜右,滋茂繁盛,與本土無異,二方之民,深荷其利。遂即已試之效,令所在種之?!?br /> 桑哥執(zhí)政時,曾設(shè)置浙東、江東、江西、湖廣、福建木棉提舉司,每年向民間征收木棉布十萬匹。桑哥敗后,罷廢六處木棉提舉司。但朝廷仍在各地征收木棉,每年不下五十余萬。成宗時,木棉布開始列入正賦,其后古籍中,木棉和棉花混用。
木棉最早以木棉樹的意義出現(xiàn)在晉葛洪的《西京雜記》:西漢時,南越王趙佗向漢帝進貢木棉樹,“高一丈二尺,一本三柯,至夜光景欲燃”。
粵人以木棉為棉絮,做棉衣、棉被、枕墊,唐代詩人李琮有“衣裁木上棉”之句。宋鄭熊《番禺雜記》載:“木棉樹高二三丈,切類桐木,二三月花既謝,芯為綿。彼人織之為毯,潔白如雪,溫暖無比。”
最早稱木棉為“英雄”的是清人陳恭尹,他在《木棉花歌》中形容木棉花“濃須大面好英雄,壯氣高冠何落落”。
古代詩詞
《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》—【唐】白居易
《竹枝》—【唐】皇甫松
《李衛(wèi)公》—【唐】李商隱
《燕臺四首·夏》—【唐】李商隱
《金縷曲·賀新郎》—【宋】劉辰翁
《滿庭芳·詠木棉》—賴春泉

近現(xiàn)代
1959年,廣州市長朱光撰《望江南·廣州好》50首,其中有“廣州好,人道木棉雄。落葉開花飛火鳳,參天擎日舞丹龍。三月正春風(fēng)”之句。
廣州早在1930年代就曾定木棉花為市花,1982年再次選定它為市花。因為木棉開紅花,所以在當(dāng)?shù)匾步屑t棉花,廣州市到處可看到“紅棉亭”。廣州人以鮮艷似火的大紅花,比喻英雄奮發(fā)向上的精神,因此木棉樹又被譽稱為“英雄樹”,木棉花也就成了“英雄花”,而以木棉作行道樹的路段就叫“英雄路”。就連廣東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看臺,也將每個小區(qū)設(shè)計得像花瓣,合起來像一朵盛開的木棉花,市政府網(wǎng)站的站徽也用木棉花,而廣州著名的花園酒店、南方航空公司和華南理工大學(xué)也都是以木棉花作為標識。
攀枝花市地處四川省的西南邊陲,在川滇交界處,市區(qū)到處生長著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樹,攀枝花市因此得名,而攀枝花就是木棉花。
以上是花卉網(wǎng)(護花網(wǎng)veterinarykansascity.com)為你提供的有關(guān)“木棉文化背景”的花卉數(shù)據(jù),你還可以查看花卉網(wǎng)更多有關(guān) 木棉 的花卉信息
支付寶天天送紅包
- 微信公眾號 -
- 官方網(wǎng)站 -